
“游田了”是闽清县金沙镇独特的民俗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6月21曰,是闽清金沙镇张圣君殿举办每年一次“游田了”活动的日子。
行进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锣鼓队,紧跟在后的是抬着张圣君塑像的青壮年,他们个个神情严肃,步伐一致,是“游田了”队伍的核心。队伍是按一个村一个村的秩序排列,队伍中男女老少皆有。他们有的抬着“庆丰收、农家乐”的大幅标语,有的举着写有“百业俱兴,六畜兴旺”、“不违农时,促进生产”的彩色旗幡,有的旗幡上是歌颂张圣君的,如“斩妖除恶,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救旱扶危”等,寄托了人们对张圣君的怀念之情。
“游田了”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有腰鼓队、铜管乐队,有身穿戏装的“八仙”,走在队伍最后的是民间十番伬队。队伍行进在通往溪头村的大道上。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沿途,不少村民的家门口和商店,摆上香案,上面放着丰盛的供品,迎接张圣君的到来,祈望全家平安、生意兴隆。此次活动的承办方溪头村更是热闹。村门口搭起彩门,贴上对联:“溪头四时风光好,凤山五谷香溢浓”,表达了村民的朴素感情。桥上挂上了红灯笼,村里也挂起了欢迎的大红标语,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最后,“游田了”的队伍到了溪头村的祠堂。祠堂的大堂前,挂着“游田了民俗文化节”的横幅,两边的对联十分形象地把“游田了”的目的告诉了人们:“游田了林茂粮丰畜成群,迎圣君乡兴家顺人增寿”,朴实无华。大家欢聚在这里,观看具有乡土风味的表演,有快板、腰鼓、舞蹈等,都是乡亲们自编自演的。欢笑声、鼓掌声在祠堂里回荡……退休的黄老师告诉我:在金沙镇,除了春节,“游田了”是最热闹的一天。
据载,张圣君生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出生在永泰县嵩口月洲村的农民家庭,过着贫困的生活,他曾放过牛,种过田,十分了解农民的苦难,深谙农事,在农村做过许多好事,对农民的感情十分深厚。他在闽清金沙羽化成仙后,被这里的农民尊为农业的保护神,人们通过“游田了”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他。在张圣君的信仰中,对农业的崇拜和对农事的重视占了很大的分量,是其精髓之所在,也是人们对丰收的憧憬和对土地的热爱。更值得欣喜的是,人们赋予“游田了”新的内容,把它作为一种民俗文化节,成为丰富农村文化活动的内容,有其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