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生生不息“游田了”
作者:陈泳红    发布于:2013-08-09 12:44:19    文字:【】【】【

      在三月初的一个明媚春日,我随民俗专家们来到闽清金沙堂采风,听说当地正将其“游田了”民俗文化节纪念活动申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随着86岁高龄、声如洪钟的金沙堂主管黄家能那充满激情的演说,我对张圣君这个亦人亦神的传奇人物和“游田了”的文化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闽清县金沙乡曾以盛产铁沙闻名,更以金沙堂——张圣君祖殿而声名远播。金沙堂位于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金沙街中段,面临金沙溪九龙潭,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据现存的清同治四年三月立的《金沙圣君堂约据》记载,金沙堂早期便拥有由尤溪、南平、古田等地捐献的大量田产、店位,“历宋元明清以来安与住持掌管”;金沙堂铸铁为瓦,这在全国建筑史上当属罕见。

      黄家能主管带我们参观了金沙张圣君祖殿,殿内中祀张圣君、兼萧、连三大圣君,而在其两侧则列有10个张圣君塑像。据黄主管介绍,这10个神像,代表金沙的各境(村)。每年夏至日前或后三天,就是水稻插秧的农事大忙过后,各境根据插秧完成情况,自定一日到金沙堂请本境神像出巡,由此便开始“游田了”的活动。各境将代表本境的张公神像请出殿,焚香点炮、敲锣打鼓、前呼后拥,巡游本境的村间田头,同时洒以“圣水”。巡游后,将张圣君供到东道厝,每5户做一“供”,即具备祭祀酒菜供品,供在案上敬奉张圣君。同时,专门请道士做法场、法事,奏疏陈词恳切,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境平安。其主题十分明确,即“迎圣君乡兴家顺人增寿,游田了林茂粮丰畜成群”。

      黄家能主管还告诉我们,2007年农历五月初十,金沙曾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游田了”民俗文化节纪念活动,参与民众约五千人,游行队伍乘坐26部大小车辆旌幡并举、浩浩荡荡,途经光辉、沃头、攸太、白中街道、白汀、继新、继善等村。人们举行这一纪念活动,既为纪念“农业的保护神”张圣君,也是在这才种未收的关口,寄厚望于张公,相信张公游到哪里,那里便害除灾灭获得丰收。游了“田了”,一年便放心了。

      “游田了”民俗活动起于何时史无记载,从其中发光饼抚慰百姓这一习俗来看,应与明代戚继光御倭寇胜利有关,至少有三百多年历史。但张圣君其人其事却史载于《闽都别记》一书。该书对张圣君的籍贯、修炼、坐化等有完整的记载。该书第362回和363回详尽而明确地写道:张圣君系永福人,为学闾山正法来闽清,遂投白云寺为头陀。“一次上山砍柴,遇二仙人下棋,二仙见其诚,即赠之一桃、一卷册。圣君不识字,食其桃再看遂识。”一日,坐化于溪边大石上,乡人以肉身建庙奉之……张圣君坐化之石,名仙人石,溪名演溪(金沙溪之上游名),石潭名九龙潭,现闽清十四都地方。”

      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来到金沙堂对面的九龙潭考证。只见在一片巨大的风化石上,有一块极似人类足印的石头旁刻着”张公足印”几个大字,用以说明这是张圣君留下的脚印;而在其右前方则有一块1997年7月由张圣君祖殿管委会竖的”仙人坐化石”石碑,上面详细记载了张圣君坐化的时间及县志史书对其人其事均有描述之实。

      由此我想,八百多年来,人们之所以一直在缅怀张圣君的功德,尊他为农村、农民、农业的保护神,树他为商神、财神,是因其以百姓之心为心,结合传道布德,为百姓修桥铺路,凿渠引水,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张圣君由人成神的重要基础就在于他为靠天吃饭的农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百姓对其感恩戴德,在他坐化之后,颂其威灵显赫,建庙祀之,以期其在遥远的天国,能对农事之需依然有求必应,依然能护佑年年风调雨顺。

脚注信息
Copyright(C)2006-2013 中国张圣真君祖殿网(福建闽清金沙张圣真君祖殿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