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清张圣真君的信仰文化
圣君堂,又称张圣真君祖殿,因位于闽清县金沙镇的镇区,俗称金沙堂(在古代,堂即殿的意思),建于南宋绍兴廿九年(1159),1183年起供奉神仙张圣君。张圣君是闽台人民共同信仰的农业保护神,也是财神,民间谚语:“北有赵公元帅、南有张圣真君。”赵公元帅即金沙堂内玄坛爷赵公明元帅,在宋代的造神运动中,他被认为是张圣君最要好的朋友,也是张圣君的代言人。
据了解,历史上确有张圣君这个人,1139年出生在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童年和少年都在苦难中度过,四岁丧父,后随母改嫁到今天的永泰县盘谷乡福坪村的连姓人家。曾上闾山学法,三年后,学成归里,能知过去未来,能奇门遁甲负载自己的灵魂上天入地,游遍天地人间万水千山,并会奋笔作字,作字多以左手,或足指扶笔。关于张圣君学法修道,《闽清县志》却是如此记载:张圣君最初投奔今天闽清白樟镇白云山的白云寺,一日上山砍柴,见山顶有二仙正在下棋,即赶上山顶,跪求传道。二仙见其虔诚,即赠一粒桃、一册书,升天而去。接着张圣君又往湖北省钦县武当山学法,期间一度到闽清金沙广坑严家做佣工,为民驱疫治病赐雨消灾,黎民感恩戴德,代代相传。
张圣君保境安民的功绩传至天庭,玉帝传旨张圣君褒扬说“念你救民有功,镇雷机智,封你为监雷张圣君,南方(南宋统治区域)五雷归你管辖,每年只许7个月有雷声,5个月无雷响”。因此,张圣君又称“监雷南洲真君”或“监雷法主”。
得到玉帝御封后,张圣君法力大增,当时,南宋统治区域到处魑魅魍魉出没(称五通鬼),残害百姓。张圣君目睹此景,大显神威,驱妖斩魔,除害灭祸,惩恶扬善,救民于水火。据史志记载,绍兴丁丑年,张圣君“到尤溪,募化缘金造桥亭”;淳熙癸巳年,漳州大旱,张圣君顷刻行文法,须臾降下滂沱雨;绍兴壬午年,闽清大旱,张圣君牵牛创凿水枧漈,穿通灌溉旱水田;淳熙丙申年,德化山洪爆发,山崩地裂,黎民溺死,张圣君驱走黑云,平息了风暴,拯救灾民;淳熙戊戌年,尤溪黎民患瘟疫,张圣君寻找草药救病民。绍兴已卯年秋,德化流氓地痞猖獗,张圣君神通广大,降服了这批“五通鬼”,让百姓过安康的日子。张圣君每云游一地,都宣扬“恶有恶报,善有善果”的道教因果道理。路见不平,拔剑斩妖魔;遇大旱,凿渠引甘露;遇病民,寻草药治病,做好事不胜枚举。
淳熙十年(1183),张圣君修得正果,坐在闽清金沙溪(旧称演溪)九龙潭巨石上,左手挟诀,右手执剑,羽化升天。
为什么张圣君选择金沙堂“羽化升天”?原来,为传道佈德,张圣君十八岁就到金沙广峰严家当佣工,一方面教化主人成为“圣君弟”严公(福州亭江牛项与连江琯头梅洋二殿,均祀“严公”);一方面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深得农民拥戴。他还利用自己的风水知识,相中了金沙堂后门山的僧帽山与香炉峰这块风水宝地,龙脉由尤溪九十六峰,结穴聚气于金沙堂,符合他释道兼修的身份背景,便把自己的“终身”寄托在闽清金沙堂。称唯此,才“万物归源”!
张圣君的鸿恩大德,到处传闻,被万民崇拜敬仰,奉他为“保境安民”之神,树他为农村、农民、农业的保护神,又尊他为商神与财神。四处塑像建庙堂奉祀,张圣君的信仰文化顿然播扬到闽北、闽西、闽中、闽南等地。清代以后,大量的福建人迁移台湾和南洋各国,也带去故土的风俗信仰。在台湾省台北、台中、台南、新竹、花莲、高雄、彰化、屏东、云林等县市都建有张圣君的祀庙,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与柔佛州等地张圣君祀庙有200多座;澳大利亚墨尔本还有一座叫“金沙苑”的张公庙。可谓“千处祈祷千处显,万家拜请万家灵。”日本管辖的冲绳县原系中国的藩属国——琉球王国,按冲绳出版的《久米村家谱》载,明闽人曾有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多闽河口人”,这些闽人后裔也常来闽经商,故福建的张圣君信仰与民间习俗也传播到琉球,晚清福州鼓山涌泉寺的方丈,闽清坂东镇朱厝村僧人古月禅师朱球宦(名朱救官),1865年曾应邀到台湾、琉球行医布道,他的东瀛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当地人对张圣君的尊崇与信仰。
金沙堂正殿的正门楹联,千百年来一直都是“石牛洞显迹流芳千古,金龙潭皈化布德万方”,高度概括了人们的共识:张圣君“坐化金沙,显迹石牛。”也说明德化石壶寺在弘扬张圣君信仰文化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民俗宗教的资深研究员叶明生教授说:“德化张圣君信仰的意义在于开启闽南语系漳泉以及台湾地区张圣君信仰的大门。”古今德化县的文史学者,都能正确理解“大门”并非主体,因此由德化县政协编写的《德化文史资料第15辑(石牛山专辑),载石牛山石壶寺古今沿用的《张公圣君咒》,指出“威灵显赫在金沙”,“漳州善信分香火”,即张公香火传扬顺序为“金沙→德化→漳州”。该辑还说德化道士请张公到法场时,开篇是:“香气沉沉透乾坤,应透福地金沙堂,金沙祖殿专拜请。张公圣君亲降临……。”
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宗教学博士,现莆田学院社会科学部俞黎媛老师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写道:莆田人并不知道“金沙”是江名还是地名,但莆田的张圣君祀殿均有诸如:“张公圣君,玉帝封监雷张公法主,自闽清择地于兴化飞云洞,由是香火传闻四方”,“庆一剑名星金沙”,“显金沙闽清著迹”, “法显金沙雷霆震”等楹联、匾额,这些是巧合还是历史记忆?有识者据此可知:莆田张圣君信仰的“源”也在闽清金沙!
金沙堂虽居祖殿之尊,但金沙堂管委会“上善若水”,“为而不争”。珍惜各地张圣君祀殿在弘扬道教,宣扬张公信仰方面,尽管把信仰传说地区化,但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愿与他们共同携手推动张公信仰文化的发展,造福百姓,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
据了解,历史上确有张圣君这个人,1139年出生在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童年和少年都在苦难中度过,四岁丧父,后随母改嫁到今天的永泰县盘谷乡福坪村的连姓人家。曾上闾山学法,三年后,学成归里,能知过去未来,能奇门遁甲负载自己的灵魂上天入地,游遍天地人间万水千山,并会奋笔作字,作字多以左手,或足指扶笔。关于张圣君学法修道,《闽清县志》却是如此记载:张圣君最初投奔今天闽清白樟镇白云山的白云寺,一日上山砍柴,见山顶有二仙正在下棋,即赶上山顶,跪求传道。二仙见其虔诚,即赠一粒桃、一册书,升天而去。接着张圣君又往湖北省钦县武当山学法,期间一度到闽清金沙广坑严家做佣工,为民驱疫治病赐雨消灾,黎民感恩戴德,代代相传。
张圣君保境安民的功绩传至天庭,玉帝传旨张圣君褒扬说“念你救民有功,镇雷机智,封你为监雷张圣君,南方(南宋统治区域)五雷归你管辖,每年只许7个月有雷声,5个月无雷响”。因此,张圣君又称“监雷南洲真君”或“监雷法主”。
得到玉帝御封后,张圣君法力大增,当时,南宋统治区域到处魑魅魍魉出没(称五通鬼),残害百姓。张圣君目睹此景,大显神威,驱妖斩魔,除害灭祸,惩恶扬善,救民于水火。据史志记载,绍兴丁丑年,张圣君“到尤溪,募化缘金造桥亭”;淳熙癸巳年,漳州大旱,张圣君顷刻行文法,须臾降下滂沱雨;绍兴壬午年,闽清大旱,张圣君牵牛创凿水枧漈,穿通灌溉旱水田;淳熙丙申年,德化山洪爆发,山崩地裂,黎民溺死,张圣君驱走黑云,平息了风暴,拯救灾民;淳熙戊戌年,尤溪黎民患瘟疫,张圣君寻找草药救病民。绍兴已卯年秋,德化流氓地痞猖獗,张圣君神通广大,降服了这批“五通鬼”,让百姓过安康的日子。张圣君每云游一地,都宣扬“恶有恶报,善有善果”的道教因果道理。路见不平,拔剑斩妖魔;遇大旱,凿渠引甘露;遇病民,寻草药治病,做好事不胜枚举。
淳熙十年(1183),张圣君修得正果,坐在闽清金沙溪(旧称演溪)九龙潭巨石上,左手挟诀,右手执剑,羽化升天。
为什么张圣君选择金沙堂“羽化升天”?原来,为传道佈德,张圣君十八岁就到金沙广峰严家当佣工,一方面教化主人成为“圣君弟”严公(福州亭江牛项与连江琯头梅洋二殿,均祀“严公”);一方面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深得农民拥戴。他还利用自己的风水知识,相中了金沙堂后门山的僧帽山与香炉峰这块风水宝地,龙脉由尤溪九十六峰,结穴聚气于金沙堂,符合他释道兼修的身份背景,便把自己的“终身”寄托在闽清金沙堂。称唯此,才“万物归源”!
张圣君的鸿恩大德,到处传闻,被万民崇拜敬仰,奉他为“保境安民”之神,树他为农村、农民、农业的保护神,又尊他为商神与财神。四处塑像建庙堂奉祀,张圣君的信仰文化顿然播扬到闽北、闽西、闽中、闽南等地。清代以后,大量的福建人迁移台湾和南洋各国,也带去故土的风俗信仰。在台湾省台北、台中、台南、新竹、花莲、高雄、彰化、屏东、云林等县市都建有张圣君的祀庙,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与柔佛州等地张圣君祀庙有200多座;澳大利亚墨尔本还有一座叫“金沙苑”的张公庙。可谓“千处祈祷千处显,万家拜请万家灵。”日本管辖的冲绳县原系中国的藩属国——琉球王国,按冲绳出版的《久米村家谱》载,明闽人曾有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多闽河口人”,这些闽人后裔也常来闽经商,故福建的张圣君信仰与民间习俗也传播到琉球,晚清福州鼓山涌泉寺的方丈,闽清坂东镇朱厝村僧人古月禅师朱球宦(名朱救官),1865年曾应邀到台湾、琉球行医布道,他的东瀛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当地人对张圣君的尊崇与信仰。
金沙堂正殿的正门楹联,千百年来一直都是“石牛洞显迹流芳千古,金龙潭皈化布德万方”,高度概括了人们的共识:张圣君“坐化金沙,显迹石牛。”也说明德化石壶寺在弘扬张圣君信仰文化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民俗宗教的资深研究员叶明生教授说:“德化张圣君信仰的意义在于开启闽南语系漳泉以及台湾地区张圣君信仰的大门。”古今德化县的文史学者,都能正确理解“大门”并非主体,因此由德化县政协编写的《德化文史资料第15辑(石牛山专辑),载石牛山石壶寺古今沿用的《张公圣君咒》,指出“威灵显赫在金沙”,“漳州善信分香火”,即张公香火传扬顺序为“金沙→德化→漳州”。该辑还说德化道士请张公到法场时,开篇是:“香气沉沉透乾坤,应透福地金沙堂,金沙祖殿专拜请。张公圣君亲降临……。”
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宗教学博士,现莆田学院社会科学部俞黎媛老师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写道:莆田人并不知道“金沙”是江名还是地名,但莆田的张圣君祀殿均有诸如:“张公圣君,玉帝封监雷张公法主,自闽清择地于兴化飞云洞,由是香火传闻四方”,“庆一剑名星金沙”,“显金沙闽清著迹”, “法显金沙雷霆震”等楹联、匾额,这些是巧合还是历史记忆?有识者据此可知:莆田张圣君信仰的“源”也在闽清金沙!
金沙堂虽居祖殿之尊,但金沙堂管委会“上善若水”,“为而不争”。珍惜各地张圣君祀殿在弘扬道教,宣扬张公信仰方面,尽管把信仰传说地区化,但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愿与他们共同携手推动张公信仰文化的发展,造福百姓,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